親愛的您好:

福島核廢水排放設備已完成,台灣與太平洋周邊國家都感到擔憂,為此台灣SMC與澳洲和紐西蘭SMC合作舉辦「日本核廢水排放科學記者會」,邀請核能與洋流專家就監測與科學證據,說明可能的影響,以及有哪些爭議的問題。

本月台灣發生疑似巴比妥非法藥物的風波,然而藥物檢驗報告被不當解釋,誤導檢驗數值的意義,不僅讓家長恐慌、擔憂,更有損民眾對檢驗方法的信任。我們緊急請臨床檢驗與分子檢驗領域專家,釐清檢驗方法的限制與判讀結果的方式,讓媒體與民眾能正確理解生活中的科學事件。

科學不是爭議事件的唯一解答,但有科學證據作為討論基礎,能讓討論更切合實際狀況,免於落入對立。我們邀請您點擊按鈕捐款支持SMC,讓SMC得以繼續將全球發生的科學事件,帶給媒體與公眾,讓您的每一筆捐款成為改變科學新聞的力量。
捐款支持

本期精選

這個月有三個爭議事件在國內外引起大量迴響,分別是台灣幼兒園巴比妥的檢驗報告、日本即將排放核廢水至海洋,以及英國研究用幹細胞合成人類胚胎的模型。我們邀請了台灣專家解釋與說明這三個議題,我們一起看下去。

此外這個月有四篇最新研究,涵蓋生物醫學、空氣污染、錯假訊息的影響,我們可以怎麼理解這些研究呢?

科技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?讓我們一起了解潛水器「泰坦號」的事故與國衛院的無人車系統。此外,怎麼規劃「行人專用時相」才能保障用路人的安全,都是我們本期的重點。

生物醫學

英國科學家已經可以利用胚胎幹細胞合成出人類胚胎模型,這個突破性的研究會有什麼影響?台灣若要發展合成胚胎的研究需要考量哪些事情?
巴比妥的檢驗報告紛爭不斷,雖然檢驗結果是陰性,但也出現零檢出的質疑,檢驗醫學專家分享正確的解讀觀念。
新冠疫情期間,大量出現錯假資訊,科學家如何參與知識溝通,才能確保資訊被正確轉達?一起來看臺灣學者對COVID19假資訊狀況的評析與解方。
最新研究認為迷幻藥可用來治療憂鬱症,會不會造成幻覺?當胃裡面有食物,大腦會釋放多巴胺,新的研究發現,肥胖的人釋放多巴胺的反應比BMI健康的人來得弱,這表示肥胖的人需要吃更多食物才能獲得一樣的滿足嗎?

環境與能源

日本預計要排放經過處理的福島核廢水,我們需要擔心這些廢水對人體與生物的影響嗎?這些廢水是不是一定要排進海裡?還有其他可行的處理方式嗎?
台灣的空污監測站數量有限,因此很難確實反映每個地點的空污狀況,成大的研究團隊發展地理人工智慧模型,來預估戴奧辛的濃度變化,這個模型也可以用來推估其他的空污嗎?
要怎麼獲得「真的有助於減碳」的碳權來抵換排放?一直是大眾關心的問題。專家提到外部性是最重要的關鍵,那什麼又是外部性?在台灣可以怎麼做?一起看下去。

科技與生活

美國「海洋之門探險」公司的「泰坦號」潛水器發生嚴重事故,究竟可能的原因為何?研發潛水器須經過哪些安全評估與測試?
交通部要求地方政府加速推動「行人專用時相」,如何共同守護台灣用路人的安全是一大課題,針對行人安全或道路規劃的研究,專家提出看法並以此敦促後續在用路安全的規劃。
目前正值登革熱流行季節,如何才能有效防治病媒蚊滋生?國衛院研究透過無人遙控車監控下水道,可精準打擊蚊蟲滋生,期望藉此降低登革熱的流行率。

近期活動

隨著日本的排放設備完工,我們的專案主任佩懃在6/28的SMC早科學與大家分享分享,紐澳台跨國記者會的專家觀點。面對跨國的科學議題,SMC們積極串連,建立跨國的科學溝通網絡。

優質新聞發展協會致力於改善媒體環境,獎勵積極發展優質深度報導的「媒體」,我們的執行長璽尹也受邀分享SMC在科學新聞的努力,唯有科學家與媒體更密切的合作,才有機會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有更好的討論基礎。

我們也再次邀請您,動動手指支持SMC繼續捍衛真實的科學資訊。
來臉書按個讚
捐款支持SM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