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,

您好!謝謝您打開這封信。這次電子報,我們想和您分享一個活動,三篇近期追蹤的重要科學議題。
  • 【活動】台灣地熱升溫時:原住民族如何助力能源轉型?
  • 伊比利半島大停電:台灣也是孤島電網,我們的專家怎麼看?
  • NOAA本月陸續關閉14資料庫,會帶來什麼影響?
  • 澳洲進口豬肉測出萊克多巴胺,科學來講,食藥署放行有道理嗎?

5月,SMC邀請大家一起來聊地熱能源。

在紐西蘭,地熱能源佔總發電能源的⅕ ,70%地熱資源位於毛利族部落所在區域。毛利族人是地熱政策的助力,地熱政策也為部落帶來觀光效益。

台灣地熱潛能巨大,原住民族部落所在的土地,也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。當技術已成熟,此刻的社會討論長什麼樣,也許就會影響地熱在台灣的未來。

5月21號,SMC邀請擁有原住民、研究者、政策溝通者多重身份的潘旻真,為我們分享紐西蘭地熱發展經驗。旻真認為,地熱要在台灣發揮真正的價值,需要大家在起點就有好的溝通,消除資訊落差。

想知道紐西蘭的哪些經驗值得台灣學習?歡迎你報名講座:https://smctw.neticrm.tw/civicrm/event/info?reset=1&id=25

付費報名成功,當晚將獲贈200台幣現金券,可於書店無門檻使用。
成為捐款人,免費參加活動
伊比利半島大停電:
台灣也是孤島電網,我們的專家怎麼看?

當地時間2025年4月28日,伊比利半島發生大規模停電,西班牙5秒內失去超過 60% 的電力,數百萬人受影響。

調查報告結果尚未出爐,但社群上已經有各式討論與猜測。台灣電網同為「孤島電網」,與伊比利半島的狀況相似,從這起事件中,我們可以學到什麼?歡迎閱讀SMC邀請的台灣電網科學家解析:https://smctw.tw/18485/
其實不只是台灣,各國都可能面對停電的意外。

我們特別錄製了一集Podcast,彙整英國、德國與台灣專家的觀點,嘗試為這起事件提供更多理解的方向,也將複雜的電網知識,轉譯成大家可以一起討論的議題,歡迎大家收聽!
收聽連結
每天20元,讓一個重要的科學議題被看見
NOAA本月陸續關閉14資料庫,
會帶來什麼影響?

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(NOAA)4月16日在網站上公告:14個公開數據資料庫,於五月停止運作,並且不可再取得資料。這14個資料庫,與海洋、地震、河口等重要研究領域相關。

5月已到,我們觀察這14個資料庫,有的轉移到其他研究計劃繼續進行,有的已經停止更新,又或者只能使用最基礎的數據。不論是何種結果,這些資料庫的關閉,都有可能對學術研究、教育、資訊公開等各方面帶來影響。

SMC為此邀請台灣不同領域科學家提供觀點,最終有12份回應,我們也為此錄製了一集Podcast,將於5月21日播出,歡迎您訂閱節目的串流YouTube頻道,不錯過我們每一期分享的科學事件。
澳洲進口豬肉測出萊克多巴胺,
科學來講,食藥署放行有道理嗎?

從澳洲進口的豬肉中驗出萊克多巴胺,食藥署表示,檢出的濃度符合臺灣殘留標準,因此放行進入台灣。但依然有地方政府、消費者團體表達健康疑慮。

食品中的化學物質檢測,從法規制定到消費選擇,如何在風險與成本之間取得平衡?科學能提供什麼答案?

我們邀請了公衛、食品、生化科技等領域的科學家,解析萊克多巴胺的「台灣殘留標準」是什麼、如何判斷萊克多巴胺對人體的影響,以科學的角度,回應各界的憂慮,也幫助政府、民間團體與消費者決策。來看科學家的說法: https://smctw.tw/18517/
簡單的支持,能讓我們走得更穩定
本月我們迎來了第四季!
近期節目推薦(YouTube同步更新):

S4E01 台灣新聞為何長這樣?(feat. 李怡志 政大傳播學院助理教授)
S4E02 ADHD(上):如果沒有過動,用藥後會怎樣(feat.陳劭芊 精神科主治醫師)
S4E03 ADHD(下):治療之外,如何重獲專注力(feat.陳劭芊 精神科主治醫師)
S4E04 伊比利半島大停電,不用再生能源就好了?台灣同為「孤島電網」,有同款危機嗎?

「有媒有鳥🐦」系列:
09 去澳洲看鳥
10 請注意,公雞不是猛禽🌝(feat. 台灣猛禽研究會 王李廉 & 中華鳥會 Allen)
謝謝您讀到這裡。不論是為新聞媒體提供清晰的科學證據,開啟實體科學討論空間,以及用聲音向公眾分享科學媒體資訊,SMC開展不同的科學溝通工作,目的是讓科學資訊可以開放、透明地出現在不同的資訊環境中。

你可以:
✔️追蹤並向親友分享我們的社群資訊,讓更多人一起成為改變的關鍵

科學溝通需要行政成本,也需要辦公室夥伴們的時間、精力投入,如果你認同台灣需要更完善的科學溝通環境,成為我們的小額定期捐款人,一起重建社會對資訊環境、對新聞、對記者的信任。

科學的事,我們一起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