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愛的您好:

11月在埃及舉行的COP27圓滿落幕,國際SMC也於COP27期間在英、澳兩時區舉辦「全球碳預算」國際記者會,邀請全球碳計畫執行長說明報告,台灣媒體積極參與報導,並與國際共同呼籲減碳的急迫性,以及不容再忽視的升溫風險。

本月另一大重點,是我們協助陽明交通大學生命科學院連正章院長研究團隊,舉辦研究發表的記者會。這是SMC首次在最新研究發布之前,舉辦記者會,讓記者有更充裕的時間來書寫新聞。

倒數一個月,2022年即將結束,為了有更好的使用體驗,SMC的官網將在12月底到1月初改版。我們下一期電子報,將在農曆年前再與大家相會。

感謝大家持續關心SMC,給予我們寶貴的回饋。誠摯邀請您慷慨解囊,讓我們更有力氣度過12月,往2023年邁進。
捐款支持

本期精選

這一次COP27訴求「共同落實」,但在會議前卻也因為國際政經因素被預期是「small COP」,最終有什麼決議?全球有將近30%的人深受慢性疼痛的影響,您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經驗?邀請您往下滑,閱讀SMC本月成果。

慢性疼痛研究記者會

你也有過慢性疼痛的經驗嗎?研究團隊透過小鼠實驗,發現小鼠大腦中特定神經細胞的活性,會影響慢性疼痛引起的焦慮或憂鬱。研究有助於了解這個生理機制,開啟未來的應用方向。

COP27

COP27在11月20日正式落幕,這一次的COP決議設立「損失與損害」基金,並成立「過渡委員會」來協商尚未有共識的議題。但是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與減量目標之間仍有極大的差距;現有的調適策略也不足以應對氣候災害。台灣專家怎麼看這次COP27的決議?

在諾貝爾獎之後

上個月的諾貝爾獎,SMC邀請專家,以專文解析生醫與化學研究的得獎原因:

生物醫學的研究與查核

疫情的影響在國內或國外都暫告一段落,刺胳針COVID-19委員會發布一份全球總檢討報告,探討更好的應對方針。然而新冠相關的謠言仍然持續。
常聽人家說「一孕傻三年」是真的嗎?懷孕會改變大腦?一起來看專家怎麼說。

近期活動

在訊息爆炸的世代,怎麼過濾資訊?SMC議題主任毓傑到大業國中分享「新世代的科學素養與媒體識讀」,讓國中生建立科學媒體識讀的基礎。

SMC積極拓展與各學術單位的公關室合作,這個月拜訪了讓人敬佩的夥伴「中央研究院秘書處公關科」,期待未來有更多夥伴一同推動科學傳播。

追蹤臉書

捐款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