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愛的您好:

塑膠微粒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密切,繼2月記者會討論塑膠微粒與人體健康後,4月我們邀請了台灣研究近海、河口與沙灘的專家,向大家揭示塑膠微粒與水文影響的最新研究成果,讓您了解塑膠微粒與台灣水資源環境的現況及挑戰。

每年清明前後,稻熱病容易威脅農作物,引起農民們的憂慮。幸運的是,PLOS Biology期刊近期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可抗病的作物基因。為了讓這項研究成果能惠及台灣,我們特別邀請農業專家,深入解析這項研究,分享台灣的稻熱病現況與應對策略。

為了能持續為媒體與台灣大眾帶來更多國內外的科學研究資訊,讓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斷滾動,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需要您的支持。

現在就按下捐款支持,為科學發聲,讓更多台灣科學家被看見。您的每一筆捐款都將幫助我們把科學知識傳遞給更多人。
捐款支持

本期精選

「減碳增匯」不只是氣候政策主軸,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。什麼樣態的森林可以增匯?氣候行動利弊怎麼評估?禁用氟氯烴氣體有助臭氧層恢復?環境問題不只有全球暖化,我們該怎麼保育海洋?塑膠微粒在水資源的分布為何?跟我們一起往下看看專家的觀點。

老化是生物都必須面對的問題,老化伴隨的發炎與免疫細胞有什麼關係?橙皮素可以延緩老化?過去我們知道大腦中有許多區域會偵測滲透壓的變化,其中一個現象是人在滲透壓失衡時,尿液的濃度會發生改變。但一直不知道調控訊息的機制,最新研究終於找到感知神經中的關鍵蛋白質。讓我們一起來看最新研究。

環境與氣候變遷

過去的實驗模擬認為具高度「功能多樣性」的森林,儲碳能力較高,最新研究首次在森林中證實這件事。年初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告訴我們,臭氧層正在恢復,但卻監測到氟氯烴氣體濃度大幅增加,這是怎麼一回事?怎麼衡量氣候行動的利弊?讓我們一起看下去。

塑膠微粒無所不在,台灣的灌溉水、河口、沙灘、海洋都有監測到塑膠微粒,實際的分布狀況為何?要全台大盤點還需要哪些研究?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?海洋生物多樣性怎麼保育,只靠保護區夠嗎?

生物醫學

老化的影響不只是長出皺紋,也經常伴隨著發炎的現象,最新研究找到免疫細胞調控發炎的機制。大家都想延緩老化帶來的負面影響,從「橙皮素」的小鼠實驗中,發現可以活化基因、延緩老化,但有助於延緩人類的老化嗎?來看專家的說法。

過去我們只知道身體的滲透壓由大腦調控,但一直不知道大腦如何感測血液中的滲透壓。研究團隊發現,WNK1的蛋白質是其中的關鍵,讓我們一起來看研究團隊怎麼說。

糧食

台灣又濕又熱,是稻熱病的好發區域,且會帶來研究的農損。最新研究找出抵抗稻熱病的基因,台灣可能引進這個技術嗎?一起來看台灣專家怎麼說。

近期活動

「科學傳播」需要科學家與傳播人共同合作。我們的執行長璽尹也分別到台北醫學大學、台灣藝術大學分享SMC的科學傳播經驗,希望讓未來的科學家與傳播人,能與我們一起推動更好的科學溝通。

也邀請您按下捐款鍵支持我們,讓SMC持續推動好的科學溝通。
臺北醫學大學演講
追蹤SMC臉書
臺灣藝術大學演講
捐款支持SM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