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愛的您好:

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在這個月初順利落幕,選戰過程中有許多討論與爭議,SMC也在航照圖、核能政見,以及巴氏量表的議題上,為大眾提供專家說法,讓我們在選舉的討論中,有更多根據科學的觀點。

今年的第一場記者會由我們協助中興大學趙黛瑜教授舉辦,這篇1月24日最新發表的研究,可能解開台灣有茲卡病毒的病媒蚊與傳播環境,但卻無本土疫情的謎團。研究發現,同時感染登革熱及接種日本腦炎疫苗,可以產生抑制茲卡病毒的中和抗體,研究結果為全球防堵茲卡疫情,提供一個疫苗策略的新方向。

年節將至,SMC彙整我們過去一年的「影響力報告」,與大家分享。

2023年是SMC持續創造價值的一年,我們跟著科學與新聞的步調擴大選題、 積極合作,我們一共舉辦14場記者會,共有40位科學家與201人次的國內外記者參加記者會;有262位科學家提供專業意見給SMC;全年度產生1,468篇重要報導。

2023年也是台灣SMC更被國際看到的一年,我們在韓國的SMC籌備會議中,分享台灣的經驗;也在重啟日本SMC的討論會議上,以目前亞洲唯一成功運作的SMC,說明我們的挑戰。

SMC誠摯邀請您,成為我們的定期定額捐款人,支持SMC以多元資金穩定成長,為台灣社會在各式議題中,撐出科學討論的空間,讓溝通得以實踐!
捐款支持

SMC影響力報告搶先看

2023關鍵數據

對比2022年,SMC在2023年合作的科學家從784位來到965位;合作的國內外記者則從521位來到693位,而媒體家數也從89家成長到114家。

此外,記者會場數比2022年多了4場,隨著越來越多媒體參與SMC的記者會,並使用專家意見成為報導素材,2023年的媒體效應也來到1,468篇,比2022年多了428篇。

SMC不僅主動發出資訊,也接受媒體提出請我們協助確認科學資訊、推薦受訪專家等需求,在2023年就接到80個需求,讓更多專業意見被大眾看見。

SMC的國際參與

  • 韓國
韓國科學推動與創造力基金會(KOFAC)特別邀請各國SMC前往韓國,參加籌備韓國SMC的重要會議,分享不同國家成立與運作的經驗。台灣SMC是席間唯一正在運作且持續茁壯的亞洲代表,並分享了自成立以來所面臨的挑戰與克服這些困難的策略.....全文請見影響力報告第13頁
  • 英國
在國際科學傳播社群中我們常聽到「公眾互動」與「媒體互動」,但是什麼是好的互動,又應該怎麼做呢?英國SMC積極培力研究單位的新聞辦公室,並與新聞辦公室緊密合作,是因為「當有一個好的新聞室做好溝通與傳播的工作,那很多事情就會事半功倍。」新聞室跟SMC合作的意義是什麼?全文請見影響力報告第14頁
  • 澳洲
國際期刊集團Springer Nature在澳洲雪梨主辦了「國際科學溝通論壇:建立對科學的信任」,以亞太地區的科學溝通為主軸,當討論到SMC在亞洲的運作成果與困難,作為現在亞洲唯一成功運作的SMC,台灣SMC的執行長璽尹向與會的科學溝通者們說.....全文請見影響力報告第15頁

SMC的科學溝通講座與工作坊

2023年SMC開啟兩個類型的科學溝通活動,一個是面對大眾,促進密切討論的Scicomm Today系列講座;另一個是面對科學家、學術工作者、學術單位公關的科學溝通工作坊。
  • Scicomm Today系列講座
我們特有的硬派浪漫,是想把科學與媒體帶給公眾,讓大家深入理解,並實際參與「科學溝通」。這項互動在當今充斥錯誤訊息和科學爭議的時代格外重要,有助於消除公眾的疑惑與誤解,也有助科學家用更貼近公眾的語言,與公眾討論並獲得公眾的回饋。更多詳情請見影響力報告第18-19頁
  • 科學溝通工作坊
台灣SMC攜手國際期刊《Science》旗下的新聞發佈平台EurekAlert!,舉辦全台首場具備深度與廣度的科學溝通工作坊。由EurekAlert!的編輯內容策略總監Brian Lin帶領參與者,了解「如何溝通」,並讓有意增進科學溝通的專家們,有可以相互協力的社群與支持。更多詳情請見影響力報告第20頁

一月時事

2024年的總統大選已告一段落,這段期間,從我們該如何由航照圖判斷建築物的時空變化?到台灣要用什麼樣的能源?以及,高齡化社會下如何讓巴氏量表的評估結果,在目前申請看護移工的標準中,盡量顧及多元的被照顧者?都是可以持續關心討論的問題,一起來看專家的觀點。

最新研究

茲卡病毒在熱帶地區,例如東南亞、中南美洲、北非地區是嚴重的傳染病,台灣南部的地理條件與這些地方相近,也有主要的病媒蚊埃及斑蚊的分佈,但台灣卻從來沒有茲卡病毒的本土案例。中興大學趙黛瑜老師的團隊與研究夥伴,認為這可能與台灣廣泛施打日本腦炎疫苗,並交叉感染登革熱後,產生的保護力有關。